当前位置:
项目管理SOP(二)
发布时间: 2022-06-22 09:13:17

设计制作

★ 工作内容

信息化工程项目,以软件系统为主要标的物,软件的设计制作,是项目技术内容的核心与主体。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,我们有e渡这个神奇的工具平台,可以籍它之力,无中生有地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的软件成果。因此,设计制作,在我们这里,其重心,在于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:

1、多年的e渡应用经验表明,软件制作的组织和管理,主轴在于“场景孪生”:以顾客单位的工作任务场景为对象,用e渡把它们一个个地再现出来,变成一个个的数字孪生场景,系统就生机勃勃地长出来了,所以,抓住场景,就抓住了设计制作的根本;

2、工作任务场景的数字孪生实现,要由表单、流程、数据的组合作为结构主体,把人的因素代入,就还有一个体验的维度,用e渡的不同技术对象,在这些维度的要点上实现出来,也就数字孪生了;

3、场景的数字孪生过程,一定伴随着各维度要点实现的测试工作,不测一测,孪生的过程,怎么知道是不是有基因传递中的缺陷和病态变异呢?不测一测,孪生过程中必须要有的性状优化和良性变异,怎么能知道它是可靠的呢?

4、以场景为基本单元,是对数字孪生过程加以有效管理的基本点,以主体表单和典型流程,包含随附表单与类生流程,是场景边界的判定原则;

5、场景单元同时还是技术文档的归集之所,有了场景单元,技术文档的管理就有了主线;

6、引入场景单元的概念,项目的设计制作工作,也就获得了绩效管理的抓手,一个特定的场景单元,让它与一个相应级别的基本绩效计分单位相对应,其所统属的技术工作过程和成果,被看作是它的绩效计分因子,不同职级、不同能力的工作成员,也就找到了绩效衡量的砝码;

★ 质量和效果评价

1、进度是质量与效果评价的“否决权”项目;

2、场景因子的单项测试工作,必须全覆盖,必须有测试科目与结果的记录;

3、必须有场景级别的完整联试记录;

4、必须严密设计各数字孪生场景的关联测试科目,并且必须有标准记录文件;

5、各场景及其关键因子项,必须按LEC法则为其标定运行风险级别;

6、所有的技术实现,务必取得客户的认可;

培训认证

★ 培训要项

把一部车子卖给一个不会开车的人,不管对人家的技能缺失知不知情,都是有意无意地陷人于祸。把车子给到人家,并确保人家会开,开好,才算是功德圆满。因此,针对系统驾驭能力,开展有效的培训,并把扎实的培训和严肃的认证结合起来,是项目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,应该认真对待:

1、管理是严肃的科学,引入信息化力量的经营管理体系,就更是如此了,因此,对项目主体单位的管理认知进行测评、培训与再测评,是项目交付过程中的必要保证,必须要经由生动活泼的方式,引入经过充分验证的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体系,将它们恰如其分地输送至顾客单位的相应管理层级;

2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运行,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,用户单位里的关键岗位,其对此的观念形态,往往会停留在朴素认知与直观感觉上,这些朴素与直观的东西里,当然会包含有合理的成分,但更多的,是认知误区、错误观念、知识盲点与视角偏差,这些因素,会天然地构成对项目建设、运行的阻滞。一个负责任的建设主导团队,必须旗帜鲜明地做正本清源的工作,必须将信息化工程的必要概念、理论和方法,转换成顾客单位的主观自觉;

3、信息化系统的运行,还必然要求一些基本的通用技能,把这些技能有效地复制给相应岗位,要去做,还要做得足够好!

4、项目建设的过程,必然会提出对顾客单位相应岗位的职责和技能的提升,这些岗位的胜任力模型,必须要在我们的引导和培训下,实现有效升级和落地;

5、各相关岗位的建设责任与运行操作规范,是项目培训工作要明确的,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,就是操作规程的订立,这些规程,会体现为操作手册,手册的编制,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由学员的作业自然结集来完成,自然形成的东西,才是有说服力的,才能被自觉遵行——自己树起来的菩萨,总要由自己去拜才好!有人偏要说,手册应该由老师来提供,但是,学生要做的作业,由老师来完成,有这个道理么?

6、培训的过程,要有作业,培训结束了,要有考试,考试要严肃,考过了的,要珍而重之地给人家书面认证,凡不严肃的事情,就不会有认真在,不认真,就百事无成;

★ 教学质量与效果

1、培训的范围与尺度,要经由调查来确定,调查必须要有规范的报告;

2、课件,包括习题与试题的题库,要完备;

3、知识的转移和技能的提升,在客户单位那里要有确实的体现,要有严肃的认证工作来锚定;

4、操作文档的形成,与岗位职责的定形,是培训工作效果的客观显现,没有这样的有效成果,培训就是失败了;

★ 专业配合

1、运行管理、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,要体现出专业优势,有力地加入培训认证的工作体系中去,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;

2、职能部门在培训认证环节的工作,要有明确的绩效要求和现实的绩效计量;

3、职能部门的专业化培训与认证工作,要以产业化为目标;

系统初始化

★ 数据文件

1、有效数据的高质量采集是系统初始化的核心内容;

2、项目工作团队,要给顾客单位明确提出各初始化分项数据的交付清单;

3、该清单必须有各分项数据的规范文件;

4、必须为每一数据分项说明勾稽要点,并标示其关键程度;

5、每一个分项数据,都要明确告知责任主体的工作进度要求;

6、对采集到的数据,要记录它的进度表现、返工情况和清洗过程;

7、对采集到的数据,要进行分项评估,明确记载它的校验表现、完备程度,有保留意见的,也必须明确记录;

★ 运行机制评估

推动运行机制的成熟,是初始化工作的必然要项:

      1、要由专业力量对顾客单位的自主运管能力进行严肃评估;

      2、项目主体团队,要结合系统建设主题和数字孪生场景的内在要求,对相应岗位的职责要点、操作要点、防错要点,通过逐岗、逐项签字,明确责任;

      3、对系统运行所必须的配套环境,要明确标准、找出差距、促其整改,不愿、不能整改达标的,要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可能的后果;

★ 质量与效果

由运行管理部门,分别对初始数据的采集导入、运行机制的成熟推动,制订和调整指标,对这两项初始化环节的核心工作,分别就其质量和效果,进行量化评价;


浏览数: 23913